住宿:W+R taipeihouse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內灣線跑完,先去六家、竹北,然後再北上。
走縣道120到六家。
六家車站Liujia(乙種簡易站)(設站日期 2011年11月11日)
位置 新竹縣竹北市復興三路二段229號
終端式車站
六家之名衍生自車站西方1.5公里的六張犁聚落(今東平里)。
日治時期1920年-1937年這一帶全屬六家庄(相當於『鄉』),
後來六家庄與舊港庄合併成為竹北庄,即今竹北市前身。
不過六家之名仍然泛指附近區域,因此車站設立後即以此為名。
一些可以知道的:
臺鐵與高鐵
臺北車站(共構)
板橋車站(共構)
六家車站:轉乘高鐵新竹站(共站)
新烏日車站:轉乘高鐵臺中站(共站)
沙崙車站:轉乘高鐵臺南站(共站)
新左營車站:轉乘高鐵左營站(外觀接近共構,但事實上是不同結構體共站)
-------------------
應該就是兩棟樓擺一起叫共構,在同棟樓裡叫共站。
新左營應該就是很寬的一棟樓。阿災~
(鐵路的世界博大精深)
-------------------
月台可大致分:
島式月台
又名中置式月台、中央月台,是鐵路月台的一種型態,
為路軌在兩旁,月台被夾在中間的設計。
側式月台((岸式月台)
是指軌道在中央,而月台就在左右兩側的設計,
是最常見的月台型式之一。
側式月台,廣泛的定義即車站只有一面有軌道,
故亦包括只有一個月台與一個軌道的情況。
港灣式月台
列車駛進車站時會有如船艦般被凹形月台包夾在中間。
這種月台常見於區域或長途客運鐵路的終點站,
列車必須以進站時的相反方向駛離月台。
另外還有一種比港灣式月台為小,被稱作碼頭式月台的型態,
專為貨運列車上下貨物而設計。
跨站式站房(跨站式車站、跨線式站房或橋上車站)
與傳統的地面車站相同,跨站式車站的月台區與鐵路路線仍然位於地面上,
但與車站營運相關的所有設施,包括售票口、辦公室、檢票口等,
全都位於橫跨車站內鐵路路線的人行天橋之上。
由於站體與人行天橋合而為一,因此此類車站又經常稱呼為橋上車站
特殊車站(維基無說明)
(???)
號誌站
不辦理客貨業務,只負責列車的避讓和交會信號控制。
-------------------
牡丹站就是港灣式月台,詳見10/21遊記。
附近大樓很多。
好像只看到這站的踏墊有寫名字。
到竹北快兩點了~
竹北車站Zhubei(三等站)(設站日期1897年9月10日)
位置:新竹縣竹北市竹義里和平街59號
站體型式:跨站式車站
2013年7月17日跨站式新站房啟用,此站房為綠建築設計
綠建築:「生態、節能、減廢、健康」的建築物。
應該是我遇到的第一個跨站式車站。
就是搭車在下面,買票在上面。
OK進駐。(新竹的站很多都是OK說)
裡面很繽紛~
以風的速度過站XD
在竹北站遇到一個可愛的阿姨。
一開始我在外面拍照的時候,
她就走過來問XX路在哪~
我就說我也是來玩的,不太清楚。
她就說那她再找找。
她往前走去路口看了一下,又走回來
這時候我已經拿出手機要打卡了~
所以我就開地圖給她看,跟她說在附近而已。
然後我們就聊起來,她就掏出她包包裡的葡萄要給我。
本來拒絕,太熱情了只好收下~
小禮物get
但我到羅東那晚才吃
找不到適合的時機= =
下一站新豐車站在台一旁。
新豐車站Xinfeng(三等站)(設站日期1893年10月30日)
位置:新竹縣新豐鄉山崎村新興路202號
站體型式:跨站式車站
原/舊稱 鳳山崎、大曲信號場、山崎驛
舊站因站場規模甚小,
加上鄰近新竹工業區通勤之旅客增加情況下,
為擴大站場規模,停用原本的舊站房,
另於南邊20公尺外興建一座跨站式站房新車站。
上圖右上角就是舊站。
我那天居然沒看到可惡。
菇勾地圖可同時看到新舊兩站:
https://goo.gl/maps/sADZxtpkrdQ2
鐘樓感覺很古老說~
就。。。很大間
也是OK~
奇怪,為什麼這兩張照片顏色差這麼多?
湖口車站Hukou(三等站)(設站日期1893年10月30日)
位置:新竹縣湖口鄉仁勢村中山路二段121號
站體型式:跨站式車站
原/舊稱:大湖口驛
新車站將以老街及斜屋頂的造型元素,
設計跨站式、多功能的站房,
而藉由東、西站進出與停車廣場的利用,可望改善交通。
有東站跟西站,我這邊是東站。
西站https://goo.gl/maps/fQ7cuYpkRSG2
以前舊的https://goo.gl/maps/YF3ce83p5aJ2
原本的車站在老街那邊,後來才改到新站這邊。
看下面網誌說的:
http://keikoaya.pixnet.net/blog/post/29377537
客家話教學。
也OK
佈置的還不錯~_
高架後的站有佈置的好像也沒幾個
拱門跟老街的房子是一樣的。
來到北湖這邊有點冷,起風。
好像沒幾個站是用太陽能板的。
北湖車站Beihu(甲種簡易站)( 設站日期2012年9月28日)
位置:新竹縣湖口鄉東興村北湖路1號
站體型式:地下跨站式車站
原/舊稱:北湖口
車站屋頂共有396塊光電太陽能板,
一年的總發電量約有50,900度。
光電太陽能板所收集到的電力,
將利用在車站內照明燈光及冷氣上。
附近有一間科大,陸續有年輕人來搭車。
(我也是年輕人)
-----終於跨縣市分隔線-----
富岡車站Fugang(三等站)(設站日期:1929年10月1日)
位置:桃園市楊梅區富岡里成功路37號
站體型式:平面車站
原/舊稱:伯公岡驛
站內設有「鐵路之旅-小站巡禮紀念章」之戳章。
好像有些車站都有章可以蓋,但是我那時候沒有想到要蓋章。
滿可惜的,因為大概一輩子只跑這麼一次車站環島XD
我真的很想去吃那間八方
因為餓了。
可是趕路中。
好舊式風格的椅子~
這台黑松感覺也很舊。
附近有老街,是不是有舊房子的都叫老街?
不知道是什麼風格的建築~之前說還給老師了阿~
楊梅車站Yangmei (三等站)(設站日期1893年10月30日)
位置:桃園市楊梅區楊梅里大成路256號
站體型式:跨站式車站
原/舊稱:楊梅驛
售票大廳居然在四樓
而且我是爬樓梯上去的。
楊梅裡面的商店比較不常見。
台鐵標誌的磁磚。
埔心車站Puxin(三等站)( 設站日期1900年4月10日)
位置:桃園市楊梅區永美路208-1號
站體型式:跨站式車站
原/舊稱:安平鎮招呼站、平鎮驛
站內設有「鐵路之旅 - 小站巡禮紀念章」之戳章。
對埔心的印象就是:
大腸麵線很好吃
我應該吃兩碗或再點一份甜不辣
因為後來就一直趕路了。
中壢車站Zhongli(一等站)(設站日期1893年10月30日)
位置:桃園市中壢區石頭里中和路139號
站體型式:平面車站<地下車站(捷運)興建中>
桃園捷運藍線延伸線也於中壢車站設站,
興建完成後,中壢車站成為桃園市第一個雙鐵共構車站。
好的,我已經忘記共構是什麼了XD
原來是一等站,那天可能也遇到下課時間,人超多的~
裡面是7-11。
內壢車站Neili (三等站)(設站日期1902年6月1日)
位置:桃園市中壢區中原里中華路一段267號
站體型式:平面車站
原/舊稱:崁仔腳驛、崁子腳驛
站內設有「鐵路之旅-小站巡禮紀念章」之戳章。
到這站天已經全黑了。六點十分,冬天六點天就黑了。
我今晚住台北
美女在等人或等車。
桃園車站Taoyuan(一等站)(設站日期1893年10月30日)
位置:桃園市桃園區武陵里中正路1號
站體型式:臨時車站:跨站式車站
未來桃園捷運綠線、棕線計畫將與立體化完成後的本站共構。
2014年旅客人次在所有台鐵車站排名第二(僅次於台北車站),
而在營收則排名第八。
就還在弄。
到這邊我決定先去台北了。
這晚滿冷的,還有下雨,
台北的市民大道很可怕。車真的很多。
但我覺得他們騎車技術都好好喔